是即將結婚的新人所印製的邀請函,又稱為喜柬。在英語中稱為Wedding Invitation。此邀請函上通常印有結婚日期和典禮、婚宴舉行時間,通常也會印上男女雙方家長的名字。喜帖的寄出時間通常是婚禮前六週。
中華文化
喜帖在中國由來已久,形式有直有橫,顏色多為大紅色和金色。內文撰寫的方式到今日依然大至相同,有一套俗成的禮儀用字。較特別的是日期通常會印上兩種日期,一種是農曆日期,一種是西曆日期。此外,有些家庭也會印上祖父母輩的姓名。 現代的喜帖也稱為婚卡,已經慢慢跳脫大紅色和金色的傳統做法,而以新人相片印刷成彩色相片喜帖為新的趨勢。 中國清朝的喜帖稱為「團書」,是結婚時的周公六禮書之一,當男子向女方家訂婚成功,就會印製團書告知眾親友。
種類
- 女方帖:訂婚時女方發給親友所用,或也可在『歸寧』時使用。
- 男方帖:結婚時主要宴請男方客人,由男方印製。
- 男女方合帖:如果男女方一起請客,將訂婚結婚的賓客集中在同一天,或是補請客,使用這種喜帖。
- 十二版帖;或叫親翁帖、親家帖:男方家長特別製作用來邀請女方家長的喜帖。在結婚當天迎娶新娘時,新郎要帶去的。
- 母舅帖:結婚時男女方的舅舅在傳統上地位相當重要,母舅帖是新郎發給雙方舅舅的喜帖。
- 在臺灣母舅帖的使用都是用在男方這邊,因為女方文定或歸寧請客人數較少,所以很少使用。
西洋文化
在西方的喜帖,則多為橫式,顏色以淺白色、淺粉紅色居多,鮮有大紅色的喜帖。
在喜帖用字上,多為手寫字體。不少的西式喜帖可能採用複雜的花式手寫字體,在印刷方式上有浮雕壓印(Embossing)、凸版印刷(letterpress printing)、熱浮凸印刷(Thermography)、雕空字體等。
在寄送喜帖同時,許多新人基於西方結婚禮俗,會附上新人所需禮品清單,讓親朋好友勾選。此外西式的喜帖裡面多會再附一個回郵信封和簡單的回函,讓賓客利用郵寄的方式通知新人他們是否參加婚禮和喜宴。在喜帖上也會注名請賓客在婚禮兩週前要寄回回函。回函信封上則會先寫好地址與貼好郵票。這樣可以方便新人統計安排宴客餐會數量和座席。
有些喜帖亦為了遠道而來的賓客提供住宿資料,飛機時刻表等詳細貼心的指南。有時還會加上在地觀光的一些重要景點。 西方也有喜帖是很早就寄出的,稱為save the date。這種喜帖通常會在一年前就寄出,預先告知遠道的賓客婚禮日期,並請他們從長計畫觀禮和參加婚宴的行程。但這通常不算是正式喜帖,僅是喜宴的提早通知。
現代特色
今日由於網路發達,亦有電子喜帖,可免去貼郵資和寫地址的瑣事。 結婚喜帖隨著科技的進步,除了傳統的燙金方式外,相片喜帖已然漸成趨勢,新人們懷持著歡喜結婚嫁的心情,利用美美的婚紗照,製作既符合父母親要求又貼近年輕一代求新求變的婚紗照相片喜帖。
除了利用相片製作喜帖外,更有設計師利用中國傳統的元素,結合西式喜帖的元素以及現代的設計手法,從而設計出更為特別的喜帖,以符合新人的要求。在這些特別設計中,有一些是立體的設計。
參考文獻:
维基百科: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6%9C%E5%B8%9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